六大类成品茶的分类依据是(六大茶类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凹凸曼 60 0

中国六大茶类的起源

茶叶六大类的分类依据为制作工艺及发酵程度,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六大茶类的制作过程: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 这也是绿茶具有鲜、嫩、爽特征的原因

红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白茶:萎凋-轻揉-干燥

青茶: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回潮-包揉造型-干燥。

黄茶:杀青-闷黄-干燥

黑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

下面再说六大茶叶的起源分别是什么:

炒青绿茶起源

炒制绿茶源自中国,宋代是炒青与蒸青分水岭,之前是蒸青,炒青刚出现;炒青明代取代蒸青。十二世纪末,发明炒青杀青制法,明朝很多茶书有具体记述。

《茶笺》有说:

“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现时炒青制法都以此为规范。杀青抖炒,散去水气,杀青后摊放,散失热水蒸汽,就是扇的转变。通过揉捻,香味容易泡出来。

揉捻后炭火炒干或烘干,炒干者为炒青,烘干者为烘青。先炒后烘或先烘后炒的为半烘炒绿茶,种类很多。

六大类成品茶的分类依据是(六大茶类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第1张图片

黄茶起源

黄茶有两类型:一是,茶树品种的芽叶自然发黄,叫黄茶。

唐朝盛产“寿州黄芽”是自然发黄的茶芽,蒸制为团茶,不象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自然发黄的黄芽。如从品种说起,远在七世纪就有了。

二是,炒制过程中闷黄;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的说起;

则在公元1570年前后,由于炒青绿茶的实践,发觉杀青后或揉捻后,不及时干燥或于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产生新的认识,再去实践,就创造了黄茶。

如黄芽是杀青后闷黄的;黄汤是揉捻后闷堆二三小时;黄大茶是初干后堆放20多天变黄的。

许次纾的《茶疏》说:

“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南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县名,其实产霍山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食铛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这是批评制茶技术不好,绿茶变成黄茶,因此,发现黄茶的制法。现时霍山黄大茶制法,正是如此。

黑茶起源

黑茶有两个类型;一是起源于十一世纪前后。四川绿茶运销西北,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压缩体积,蒸制为边销团块茶,便于长期远运。

因此,边销茶品质更加醇厚,边区人民更加喜爱饮用边销茶,使边销茶成为西北边区唯一重要商品,等于一日不可少的粮食。

四川绿毛茶要加工为蒸压团块茶的半成品,要经过20多天的湿堆才能变黑。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成褐绿带,而后烘干为黑毛茶,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以后的。

渥堆作用与四川绿毛茶堆积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变色过程大大缩短、技术有很大革新。这种黑毛茶经过各种蒸压技术措施,造成各种各样的黑砖茶。如安化的黑砖茶、茯砖茶。

十六世纪以前的黑茶是指四川由绿毛茶经过做色工序变为的黑茶成品,自十六世纪以后,泛指指安化的黑毛茶加工后的各种黑茶。

绿色变黑色四川称做色,湖南称握堆,湖北青砖茶称沤堆云南称转色,名称虽不同,其实则一,都湿堆或半干长久堆积之故也。

白茶起源

古时的白茶是蒸压团茶屑绿茶类。

现代的白茶是散装的,自成一类。宋子安于公元1064年前后写的《东溪试茶录》,是指茶树品种芽叶都是白色,叫白叶茶,现泾县春茶期间。

主要产茶山区,如汀溪、爱民、南客、太元、潘村乡等地均已陆续发现有白茶树。

熊蕃于公元1121年至1125年写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说:

“至大观初(公元1107年),今上(指宋徽宗赵佶)亲制《茶论》二十篇,以白茶者,与常茶不同,偶然出,非人力所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

福建福鼎的白毫银针,起源于公元1796年。白牡丹是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人政和、福鼎。公元 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青茶(乌龙茶)起源

乌龙茶的起源。福建是乌龙茶的原产地,因此,乌龙茶的起源,与福建茶叶生产有着历史渊源的联系。首先说到福建产茶的历史.据记载乃始自唐代。

目前能找到最早的根据是陆羽《茶经》(780年)八之出:“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建州即今建瓯县,福建茶史,溯源应早于《茶经》问世之前.当时交通不便,茶叶非有相当时间的发展与数量是不易传播到外地去的。

同时,陆羽称:“其味极佳”,这必须有较长时间的丰富加工经验的积累过程.因此说,福建产茶历史早在7世纪,是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代或唐代以前的事。

至于乌龙茶的诞生,也像其他茶类一样,很难说清它的具体时间,但它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源远流长。

应该说,它是脱胎于历史上更早的茶类,从中演化而来,循着历史进程的脉络可以看到,福建自唐有了茶叶生产以来,武夷山一直是全国瞩目的茶产地;

面乌龙茶是沿袭武夷茶制法的创新,考诸历史,关于武夷茶的记载有:

唐代元和年间孙樵(806—820年)《送茶焦刑部书》:“此徒皆春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碧水丹山(指武夷山)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用之”。

红茶起源

国人中,知道中国为世界红茶发源地的并不多;知道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鼻祖的国人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武夷山市的桐木关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产自武夷山市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之鼻祖。

红茶制法是在绿茶的晒青做色和黑茶及白茶《芽茶》的基础上发展的。先是小种红茶起源于16世纪,亦称正山小种;正山是指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桐木关生产的小种。

从小种红茶流传到闽东各县简化制法的工夫红茶,则起源于公元1650年前后。

小种红茶是鲜叶,加工复杂,毛茶加工简单;工夫红茶刚相反,简化鲜叶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是从白茶晒制的实践,而认识到制红茶的日光萎凋;由绿茶揉捻后来不及干燥变红的实践;

由黑茶渥堆变褐黑的实践,而认识到制红茶渥红的技术措施,开始发明小种红茶制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