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是什么时候(都江堰为何能经久不衰)

凹凸曼 75 0

2006年5月20日,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但我国在水利建设上的独特智慧,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就有所体现。比如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且唯一留存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一经建成后,就让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那么都江堰到底伟大在哪儿?它又为何能经久不衰呢?

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是什么时候(都江堰为何能经久不衰)-第1张图片

历史背景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它建于公元前256年,出自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之手。当时,秦昭襄王为了增强国力,就命当时的蜀郡太守李冰在四川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为统一各国积蓄力量。

李冰实地考察后发现,都江堰周围都是高山,中间却是大盆地。要发展这里的农业,就必须解决农田的灌溉与排涝问题。

为此,李冰组织了数十万工匠开山凿石,修建了和长城一样伟大的工程。据史料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就在短期内成为了秦国的重要粮仓,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并且直到今天,都江堰水利系统还发挥着重大作用,庇护着成都平原,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

都江堰工作原理

都江堰的首枢纽,主要由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鱼嘴位于岷江的弯道上,是一个酷似鱼的狭长人工小岛,将岷江分为了内外二江。内江河床地河道窄,用来灌溉平原的农田。外江河床高,河道宽用来堆沙泄洪。

当洪水一来,由于外江的过水断面大于内江,就会优先流向河床高江面宽的外河,降低了洪水风险。枯水季节时,河水流速慢、流水少,就会优先流向东部河床较低的内江。

而飞沙堰和宝瓶口,则主要起到排沙泄洪和引水的作用。飞沙堰比内江高了2.15米,当流入内江的水 ,水位高过飞沙堰时,就能将溢出的水排到外江。

且由于宝瓶口为收窄断面,在这里会形成回流,将泥沙甩到飞沙堰上,从而保证内江通畅,整个工程各部分相辅相成、各为体系。

据了解,都江堰目前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36县1003万多亩的农田灌溉,以及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所以说它造就了如今的天府之国,一点都不为过。那么为何都江堰能沿袭近2300年呢?这就不得不提各朝各代对它的后期维护了。

沿袭2300年的原因

李冰建造完成后,就制定了岁修制度:即每年霜降时,要清理江底的泥沙,以免堵塞河道。之后的几千年,各朝各代也都在恪守着岁修制度。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洪沙涌入宝瓶口,酿成成都平原的洪沙灾害。

元朝时,都江水利工程还进行了一次建筑材料的重大改革。工匠用16000斤生铁,铸成了一个大铁龟,用作了分水鱼嘴,让都江水利工程出现了几十年无大修的局面。

明朝时,匠人还在鱼嘴以下的大堰上,修建了三处减水工程。虎头岩对岸为上减水,鲤鱼沱为中减水,人字堤为下减水。也正是各朝各代对都江堰的精心维护,才成就了都江水利工程的经久不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